2018/4/24 15:46:00
翻譯公司的同聲傳譯有哪些秘訣
在朋友的特別組織下,我有幸與全國外國語大學以及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們有了交流的機會,有些研究生們問道這樣的問題:請問能告訴我們成為“同聲傳譯”的秘訣是什么嗎?
我一直在思考,舉凡創(chuàng)作性的、“手藝式”的工作都要歷經長年的摸索,形成最符合自己感受性的風格或模式,本人也是跟著感覺走,根本不可能有說明書之類的東西。
現(xiàn)在活躍在“同傳”界的10個左右的人也是各具特色,都有著各自獨特的風格。其中的自由翻譯,由于關系到生活,做得比我更認真,所以如果現(xiàn)在的年輕人能向這些人“偷師”,并由此來形成屬于自己的風格,這樣不是更實在嗎?“偷師”的說法可能不太貼切,總之我想表達的是秘訣或竅門這種東西,靠語言始終是無法說清道明的。
我長年置身于新聞界,從事“同聲傳譯”所需知識會在工作中自然地灌進我腦子里。除了宇航或生物技術等遠離日常生活的領域,可以說其他的知識都會在每天的工作中接觸到,然后再考慮如何將這些運用到“同聲傳譯”這一舞臺上。對于我來講,“同聲傳譯”主要就是這樣簡單的改編重組工作。報社里還保存有各種各樣的資料,如果比喻成攀登珠穆朗瑪的話,我就像是從中途的補給營直接朝山頂進發(fā)。這一點上,自由譯員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需要自食其力,所以他們的情況就變成從山腳大本營開始的征途。
我的話只要受不了隨時能逃回新聞界去,算是墻頭草,“同聲傳譯”是作為業(yè)余愛好做到了現(xiàn)在,所以跟自由翻譯相比我在認真程度上有不足,這點我不否認??墒牵侣劷缫残枰J真對待,對此我確實是專心致志的在做,這我敢拍著胸口說。
我想給年輕人如下的寄語:
要徹底吃透基礎和與之相關的學習。正如魯迅曾說過的: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我還記得某著名吉他樂手的話:“大致能彈奏曲子要十年,在大家面前演奏要再花十年,要出CD,或是在大演奏廳公演的話則還要花十年”。我年幼的時候父母給我買過一把吉他,我隨便彈了幾下就置之高閣半途而廢了。這就是說我沒有成為吉他手的天賦。像語言和寫文章能力的學習,需要一生持續(xù)不間斷的努力,需要堅持到底不會半途中斷的決心。然而,要成為“同聲傳譯”卻不需要30年時間。要這么久的話年輕人都要到退休的年紀了。不過要想在很多出席者以及學者云集的會議上,能夠麻利地進行“同聲傳譯”的工作,需要相應的覺悟和學習。
20多歲的年輕人要工作養(yǎng)家糊口,45歲之前都會很辛苦吧。除非是在相當富裕的家庭長大,應該都會經歷艱苦時期。此外,如果要在做公務員或外企正式職員的同時,暗中來做“同聲傳譯”當副業(yè),這種天真的想法在社會上是行不通的。這樣絕對會丟工作。如果做自由翻譯就得自己操心準備養(yǎng)老的保障措施。認真度這一表現(xiàn)也包含在妥善處理紛繁復雜的事情當中。
即使縮小到外語和母語的范圍來思考,少說也得有高出常人很多的知識,不然是無法在這個行業(yè)立足的。如果只是普通水準那只會在競爭中被淘汰。
如果有秘訣這種東西,那么其答案應該要看能不能在30歲之前形成遠超出其他任何東西的體系。以上只是我作為一個記者的淺見,盡管如此,正如攀登珠穆朗瑪峰有著各種攀登路線和方式一般,我也希望年輕人們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秘訣。
譯員介紹:
林國本,男,中國日語翻譯界權威級人物,原為在日華僑第二代,新中國建國后回到祖國,歸國后曾經在國家體委工作,1963年8月起一直在《北京周報》任職,在中譯日的崗位上實踐了30多年,其在職期間,曾經為周恩來等數位和國家領導人擔任過翻譯。并且連續(xù)25年應邀參加了全國人大及黨代會翻譯工作,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許多重要講稿均是由他翻譯完成,至1995年退休后仍擔任中國網和《北京周報》日文網改稿專家至今。
我一直在思考,舉凡創(chuàng)作性的、“手藝式”的工作都要歷經長年的摸索,形成最符合自己感受性的風格或模式,本人也是跟著感覺走,根本不可能有說明書之類的東西。
現(xiàn)在活躍在“同傳”界的10個左右的人也是各具特色,都有著各自獨特的風格。其中的自由翻譯,由于關系到生活,做得比我更認真,所以如果現(xiàn)在的年輕人能向這些人“偷師”,并由此來形成屬于自己的風格,這樣不是更實在嗎?“偷師”的說法可能不太貼切,總之我想表達的是秘訣或竅門這種東西,靠語言始終是無法說清道明的。
我長年置身于新聞界,從事“同聲傳譯”所需知識會在工作中自然地灌進我腦子里。除了宇航或生物技術等遠離日常生活的領域,可以說其他的知識都會在每天的工作中接觸到,然后再考慮如何將這些運用到“同聲傳譯”這一舞臺上。對于我來講,“同聲傳譯”主要就是這樣簡單的改編重組工作。報社里還保存有各種各樣的資料,如果比喻成攀登珠穆朗瑪的話,我就像是從中途的補給營直接朝山頂進發(fā)。這一點上,自由譯員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需要自食其力,所以他們的情況就變成從山腳大本營開始的征途。
我的話只要受不了隨時能逃回新聞界去,算是墻頭草,“同聲傳譯”是作為業(yè)余愛好做到了現(xiàn)在,所以跟自由翻譯相比我在認真程度上有不足,這點我不否認??墒牵侣劷缫残枰J真對待,對此我確實是專心致志的在做,這我敢拍著胸口說。
我想給年輕人如下的寄語:
要徹底吃透基礎和與之相關的學習。正如魯迅曾說過的: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我還記得某著名吉他樂手的話:“大致能彈奏曲子要十年,在大家面前演奏要再花十年,要出CD,或是在大演奏廳公演的話則還要花十年”。我年幼的時候父母給我買過一把吉他,我隨便彈了幾下就置之高閣半途而廢了。這就是說我沒有成為吉他手的天賦。像語言和寫文章能力的學習,需要一生持續(xù)不間斷的努力,需要堅持到底不會半途中斷的決心。然而,要成為“同聲傳譯”卻不需要30年時間。要這么久的話年輕人都要到退休的年紀了。不過要想在很多出席者以及學者云集的會議上,能夠麻利地進行“同聲傳譯”的工作,需要相應的覺悟和學習。
20多歲的年輕人要工作養(yǎng)家糊口,45歲之前都會很辛苦吧。除非是在相當富裕的家庭長大,應該都會經歷艱苦時期。此外,如果要在做公務員或外企正式職員的同時,暗中來做“同聲傳譯”當副業(yè),這種天真的想法在社會上是行不通的。這樣絕對會丟工作。如果做自由翻譯就得自己操心準備養(yǎng)老的保障措施。認真度這一表現(xiàn)也包含在妥善處理紛繁復雜的事情當中。
即使縮小到外語和母語的范圍來思考,少說也得有高出常人很多的知識,不然是無法在這個行業(yè)立足的。如果只是普通水準那只會在競爭中被淘汰。
如果有秘訣這種東西,那么其答案應該要看能不能在30歲之前形成遠超出其他任何東西的體系。以上只是我作為一個記者的淺見,盡管如此,正如攀登珠穆朗瑪峰有著各種攀登路線和方式一般,我也希望年輕人們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秘訣。
譯員介紹:
林國本,男,中國日語翻譯界權威級人物,原為在日華僑第二代,新中國建國后回到祖國,歸國后曾經在國家體委工作,1963年8月起一直在《北京周報》任職,在中譯日的崗位上實踐了30多年,其在職期間,曾經為周恩來等數位和國家領導人擔任過翻譯。并且連續(xù)25年應邀參加了全國人大及黨代會翻譯工作,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許多重要講稿均是由他翻譯完成,至1995年退休后仍擔任中國網和《北京周報》日文網改稿專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