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018 3:27:00 PM
容易忽略的會議翻譯小細節(jié)
會議翻譯可能有的人認為翻譯只是傳聲筒,是一個工具,所以會議翻譯的安排就如同其他道具那樣很簡單,只要 “采購”就可以了。其實,翻譯是工具不假,但翻譯是個特殊的工具,是擔負思想傳遞的具有思維方式的人(有時候還是會談僵局的潤滑劑或者緩沖劑)。所以翻譯,特別是臨時聘請的翻譯值得認真對待。
1、很多所謂翻譯不是通才(換言之,除翻譯者本身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外,可能對其他領(lǐng)域的連概念都沒有),而會議涉及的專業(yè)術(shù)語往往很多,而且通常是很生僻的單詞或者組合詞,因此提前溝通十分必要。
2、在接受了會議的任務時,應該首先去和對方代表團進行溝通,了解此次會議的主要內(nèi)容,主要是哪方面的內(nèi)容,知道了會議所要設計的領(lǐng)域就可以在此基礎上做些準備,知道的內(nèi)容越是細致,就能更加充足的做好準備,充分的準備才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務。
3、沒有人能做到全才,對項目的熟悉也是做好口譯的前提條件。在全球化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雖說每個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官方語言,但是早期純正的口音已經(jīng)很少了。這就需要口譯人員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不斷的積累,主動的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了解語言的變化,以此來鍛煉自己的應變能力。
下面我們來看看會議翻譯包括哪些方面:
會議口譯(conference interpreting)是一種為跨語言、跨文化交流服務的專門職業(yè),處于各種口譯的專業(yè)高端。會議口譯包含交替?zhèn)髯g和同聲傳譯兩種口譯模式。
交替?zhèn)髯g(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口譯員坐在會議室里,一面聽源語講話,一面記筆記。當講者發(fā)言結(jié)束或停下來等候傳譯的時候,口譯員用清楚、自然的目的語,準確、完整地重新表達源語發(fā)言的全部信息內(nèi)容,就像自己在演講一樣。會議口譯中的交替?zhèn)髯g要求口譯員能夠聽取長達五至十分鐘連續(xù)不斷的講話,并運用良好的演講技巧,完整、準確地譯出其全部內(nèi)容。
同聲傳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口譯員利用專門的同聲傳譯設備,坐在隔音的同傳室(俗稱“箱子”)里,一面通過耳機收聽源語發(fā)言人連續(xù)不斷的講話,一面幾乎同步地對著話筒把講話人所表達的全部信息內(nèi)容準確、完整地傳譯成目的語,其譯語輸出通過話筒輸送。需要傳譯服務的與會者,可以通過接收裝置,調(diào)到自己所需的語言頻道,從耳機中收聽相應的譯語輸出。同聲傳譯,由于其具有不占用會議時間的優(yōu)勢,已發(fā)展成為會議口譯中最常用的模式,廣泛應用于各種國際場合。幾乎所有正式的國際多語言會議以及國際組織(如聯(lián)合國和歐盟)都采用了同傳作為標準口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