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5/28 17:46:00
簡談幾個翻譯技巧—樂文信陽翻譯公司
從過去的經(jīng)驗來看,那些成為各個領域大家的知識分子,都會高度重視翻譯,要么成為翻譯的名家,要么,即使沒有成為翻譯的名家,也翻譯過不少作品,這對其個人成長也大有裨益。比如,我們耳熟能詳?shù)聂斞浮⒇S子愷、傅雷等作家,都翻譯過不少作品。國內(nèi)著名的經(jīng)濟學家前期都翻譯了大量國外經(jīng)典著作。我們現(xiàn)看到的國外經(jīng)典經(jīng)濟學教材,大部分都是國內(nèi)著名經(jīng)濟學家在年青時翻譯的。
就青年學者而言,尤其是剛入門的研究者,想在某個領域做出點像樣的成績,讀外文經(jīng)典文獻是“家常便飯”。如何讀呢?什么方式效果最好?我認為,對于特別經(jīng)典的外文文獻,最好的捷徑,便是翻譯。這是因為,翻譯是最好的閱讀,翻譯是最好的學習,翻譯是最好的創(chuàng)作。長期堅持,把某個領域的部分經(jīng)典文獻(大致10篇左右)翻譯完了,并讀透了,這些內(nèi)容不但隨時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而且你的思維境界和模式也會發(fā)生重大提升。先跟樂文信陽翻譯公司來看一下翻譯的工序
翻譯包括以下幾道工序。
一 、以句為單位,譯妥每一句
我翻譯總挨著原文的一句一句翻,但愿文一句,不一定是譯文的一句。原文冗長的復句,可以包含主句、分句、形容詞組、副詞組等等。按漢文語法,一個句子里容納不下許多分句和詞組。如果必定要按原著一句還它一句,就達不出原文的意義;所以斷句是免不了的??墒侨绻麛嗑洳划?,或斷成的一句句排列次序不當,譯文還是達不出原文的意義。怎樣斷句,怎么組合(即排列)斷成的一句句,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不過還是有個方法,也有個原則。
方法是分清這一句里的主句、分句、以及各種詞組;并認明以上各部分的從屬關系。在這個基礎上,把原句斷成幾句,重新組合。不論原句多么曲折繁復,讀懂了,總分得清。好比九連環(huán),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可是能套上就能解開。
原則是突出主句,并襯托出各部分之間的從屬關系。主句沒有固定的位置,可在前,可在后,可在中間,甚至也可切斷。從屬的各分句、各詞組都要安放在合適的位置,使這一組重新組合的斷句,讀起來和原文的那一句是同一個意思,也是同樣的說法。在組合這些斷句的工序里,不能有所遺漏,也不能增添,好比拼七巧板,原是正方形,可改成長方形,但重拼時不能減少一塊或增添一塊板。
試舉例說明。我采用冗長的復句為例,因為翻譯這類句子,如果不斷句,或斷句后排列不當,造成的不信不達較為明顯,便于說明問題。
這個例句,包含A、B 兩分句。去掉了枝枝葉葉的形容詞組和副詞組,A句的主句是“我大著膽子跑出來”。B句帶著一個有因果關系的分句:“可是我的命運注定,當時我的頭腦特別清醒(主句);所以我不愿向冤家報復,而要在自己身上泄憤(分句)?!?br /> 樂文信陽翻譯公司分別用三種表達方式:
(一)最接近原文的死譯,標點都按照原文(但每個詞組的內(nèi)部不死譯,否則,全句讀來會不知所云)。
(二)斷成幾句,并顛倒了次序。
(三)因意義欠醒豁,再度排列斷句的次序。
把三種譯文并列,便于比較。第(三)種譯文未必完善,只是比第(二)種對原文更信,也更能表達原意。
A 句
(一)我在看到全家人一片混亂時,我大膽跑出來,不顧被人看見與否,我?guī)е鴽Q心如果被人看見,我就大干一場,叫全世界都了解我胸中理直義正的憤怒,在對奸詐的堂費南鐸的懲罰中,甚至對那尚未蘇醒的水性女人。
(二)我瞧他們家一片混亂,就大著膽子跑了出來,不管人家看見不看見。我打定主意,如果給人看見,就大干一場,懲罰奸詐的堂費南鐸、甚至那昏迷未醒的水性女人,讓人人都知道我懷著理直義正的憤怒。
(三)我瞧他們家一片混亂,就大著膽子跑出來,不管人家看見不看見。我打定主意,如果給人看見,就大干一場,懲罰奸詐的堂費南鐸,也不饒那昏迷未醒的水性女人,讓人人知道我滿懷氣憤是合乎公道正義的。
B 句
(一)可是我的命運,為了更大的壞運,假如能還有更壞的,準保留著我,注定在那個時候我往后昏迷的頭鬧特別清醒;所以,我不愿對我的兩大冤家報復(這,因為他們絕沒有想到我,是容易辦到的),我要用自己的手,把他們應受的懲罰加在自己身上,甚至比對待他們的還厲害,如果那時候殺了他們,因為突然一死痛苦馬上就完了;可是延長的痛苦用折磨連續(xù)地殺,不能完結性命。
(二)可我去承當更倒霉的事準保呢-假如還會有更倒霉的事。命里注定我往后昏迷不清的頭腦,那時候格外清醒。我當時如果向自己的兩大冤家報仇,很容易做到,因為他們心上絕沒有想到我這個人??墒俏也幌脒@么辦。我只想對自己泄憤,把他們該受的痛苦加在自己身上。我即使當場殺了他們,也不如我對待自己的那么嚴酷。因為突然的痛苦,一下子就完了,而長期的折磨,好比經(jīng)常受殺戮之痛而不能絕命。
原文不斷句,是癱瘓的句子,不對照原文就讀不通。復句里的主句、分句和各個詞組,正如單句里的單字一樣,翻譯時不能不重作安排,也不能照用原來的標點。
長句斷成的短句,重作安排時如組合不當,原句的意思就不夠醒豁。譯文(二)的一組句子,讀上來各句都還通順,可是有幾句散漫無著。全組的句子沒有突出原文的主句,也沒有顯出各句之間的從屬關系,因此原句的意思不醒豁。
譯文(三)重作安排后,較譯文(二)更忠實于原意,語氣也更順暢。短句內(nèi)部沒什么變動,變動只在各短句的部位。
可見最大的困難不在斷句,而在重新組合這些切斷后的短句。譯者總對照著原文翻,不免受到原文順序的影響;這是不由自主的。原句越是冗長曲折,譯者越得把原句讀了又讀,把那句子融會于心。原句的順序(外國句法的順序)也就停滯在頭腦里了。從慢鏡頭下來看,就是分解了主句、分句、各式詞組之后,重新組合的時候,譯者還受原句順序的束縛。這就需要一個“冷卻”的過程,擺脫這個順序。孟德斯鳩論翻譯拉丁文的困難時說:“先得精通拉丁文,然后把拉丁文忘掉。“把拉丁文忘掉”,就是我說的“冷卻”。經(jīng)過“冷卻”,再讀譯文,就容易看出不妥的地方;再對照原文,就能發(fā)現(xiàn)問題,予以改正。
樂文信陽翻譯公司曾見譯者因為把握不穩(wěn),怕冒風險,以為離原文愈近愈安全-也就是說,“翻譯度”愈小愈妥;即使譯文不通暢,至少是“信”的??墒沁_不出原意的譯文,說不上信?!八雷g”、“硬譯”、“直譯”大約都是認為“翻譯度”愈小愈妥的表現(xiàn)。從上面所舉的例句,可以看出,“翻譯度”愈小,就是說,在文字上貼得愈近,那么,在意思的表達上就離得愈遠。原意不達,就是不信。暢達的譯文未必信,辭不達意的譯文必定不信。我相信這也是翻譯的常識了。這里不妨提一下翻譯界所謂“意譯”。我不大了解什么叫“意譯”。如果譯者把原著的意思用自己的話來說,那不是翻譯,是解釋,是譯意。我認為翻譯者沒有這點自由。德國翻譯理論家考厄(P.Cauer)所謂“盡可能的忠實,必不可少的自由”,只適用于譯者對自己的兩個主人不能兼顧的時候。這點不忠實和自由,只好比走鋼絲的時候,容許運用技巧不左右傾跌的自由。
上文曾以拼七巧板為喻,說不該加一塊板或減一塊板。這話需稍加說明。這不過是說:“不可任意增刪原文,但不是死死的一字還它一字。比如原句一個主詞可以領一串分句,斷句后就得增添主詞。原句的介詞、冠詞、連接詞等等,按漢文語法如果可省,就不必照用。不過譯者不能回避自己不了解的字句,或苦于說不明白,就略過不譯;也不能因為重組原句的時候,有些部分找不到合適的位置,就干脆簡掉。一方面,也不能因為表達不清楚,插入自己的解釋。上面例句里的“我”字譯為“我這個人”,因為原意正是指“我這個人”,并沒有外加新意而“加一塊七巧板”。這種地方,譯者得靈活掌握。
有時漢文句子言簡意賅,也有時西方的文句簡約而含意多。試舉一比較句為例。
原句是充滿感情的一句對話。主句是“你為什么不去把那個忠實的朋友叫來呀?”分句是“[他是]太陽所照見的、黑夜所包藏的朋友中最忠實的朋友?!保ㄟ@句話是反話,“忠實”指不忠實。)我仍然并列三種譯文。
(一)“……你為什么不去召喚那個最忠實的朋友在朋友中太陽所看見的,或黑夜所遮蓋的?……”
(二)“……你為什么不去把白日所見、黑夜所藏的最忠實的朋友叫 來呀?……”
(三)“……你為什么不去把那位忠實的朋友叫來呀?比他更忠實的朋友,太陽沒照見過,黑夜也沒包藏過!……”
譯文(一)不可解。譯文(二)是一種沒有人說的漢語,而且沒有達出原文所含比較的意思。比較總有兩層含意,一層比一層深。原句用比較的聯(lián)系代詞,漢文語法里沒有。對話也不宜長。譯文(三)把復句分斷為單句,并達出比較的意思,并沒有擅自“增添一塊七巧板”。
再舉一比較句為例。
原句有兩層意思。一,“杜爾西內(nèi)婭受到您的稱贊就更幸福、更有名?!倍?,別人的稱贊都不如您的稱贊。“我仍并列三種譯文。
(一)杜爾西內(nèi)婭在這個世界上會更幸福更有名因為曾受到您的稱贊比了世界上最雄辯者所能給她的一切稱贊。
(二)您對杜爾西內(nèi)婭的稱贊、蓋過了旁人對她的稱贊,能為她造福揚名。
(三)杜爾西內(nèi)婭有您稱贊,就增添了幸福和名望;別人怎么樣兒極口贊譽,也抵不過您這幾句話的分量。
就青年學者而言,尤其是剛入門的研究者,想在某個領域做出點像樣的成績,讀外文經(jīng)典文獻是“家常便飯”。如何讀呢?什么方式效果最好?我認為,對于特別經(jīng)典的外文文獻,最好的捷徑,便是翻譯。這是因為,翻譯是最好的閱讀,翻譯是最好的學習,翻譯是最好的創(chuàng)作。長期堅持,把某個領域的部分經(jīng)典文獻(大致10篇左右)翻譯完了,并讀透了,這些內(nèi)容不但隨時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而且你的思維境界和模式也會發(fā)生重大提升。先跟樂文信陽翻譯公司來看一下翻譯的工序
翻譯包括以下幾道工序。
一 、以句為單位,譯妥每一句
我翻譯總挨著原文的一句一句翻,但愿文一句,不一定是譯文的一句。原文冗長的復句,可以包含主句、分句、形容詞組、副詞組等等。按漢文語法,一個句子里容納不下許多分句和詞組。如果必定要按原著一句還它一句,就達不出原文的意義;所以斷句是免不了的??墒侨绻麛嗑洳划?,或斷成的一句句排列次序不當,譯文還是達不出原文的意義。怎樣斷句,怎么組合(即排列)斷成的一句句,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不過還是有個方法,也有個原則。
方法是分清這一句里的主句、分句、以及各種詞組;并認明以上各部分的從屬關系。在這個基礎上,把原句斷成幾句,重新組合。不論原句多么曲折繁復,讀懂了,總分得清。好比九連環(huán),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可是能套上就能解開。
原則是突出主句,并襯托出各部分之間的從屬關系。主句沒有固定的位置,可在前,可在后,可在中間,甚至也可切斷。從屬的各分句、各詞組都要安放在合適的位置,使這一組重新組合的斷句,讀起來和原文的那一句是同一個意思,也是同樣的說法。在組合這些斷句的工序里,不能有所遺漏,也不能增添,好比拼七巧板,原是正方形,可改成長方形,但重拼時不能減少一塊或增添一塊板。
試舉例說明。我采用冗長的復句為例,因為翻譯這類句子,如果不斷句,或斷句后排列不當,造成的不信不達較為明顯,便于說明問題。
這個例句,包含A、B 兩分句。去掉了枝枝葉葉的形容詞組和副詞組,A句的主句是“我大著膽子跑出來”。B句帶著一個有因果關系的分句:“可是我的命運注定,當時我的頭腦特別清醒(主句);所以我不愿向冤家報復,而要在自己身上泄憤(分句)?!?br /> 樂文信陽翻譯公司分別用三種表達方式:
(一)最接近原文的死譯,標點都按照原文(但每個詞組的內(nèi)部不死譯,否則,全句讀來會不知所云)。
(二)斷成幾句,并顛倒了次序。
(三)因意義欠醒豁,再度排列斷句的次序。
把三種譯文并列,便于比較。第(三)種譯文未必完善,只是比第(二)種對原文更信,也更能表達原意。
A 句
(一)我在看到全家人一片混亂時,我大膽跑出來,不顧被人看見與否,我?guī)е鴽Q心如果被人看見,我就大干一場,叫全世界都了解我胸中理直義正的憤怒,在對奸詐的堂費南鐸的懲罰中,甚至對那尚未蘇醒的水性女人。
(二)我瞧他們家一片混亂,就大著膽子跑了出來,不管人家看見不看見。我打定主意,如果給人看見,就大干一場,懲罰奸詐的堂費南鐸、甚至那昏迷未醒的水性女人,讓人人都知道我懷著理直義正的憤怒。
(三)我瞧他們家一片混亂,就大著膽子跑出來,不管人家看見不看見。我打定主意,如果給人看見,就大干一場,懲罰奸詐的堂費南鐸,也不饒那昏迷未醒的水性女人,讓人人知道我滿懷氣憤是合乎公道正義的。
B 句
(一)可是我的命運,為了更大的壞運,假如能還有更壞的,準保留著我,注定在那個時候我往后昏迷的頭鬧特別清醒;所以,我不愿對我的兩大冤家報復(這,因為他們絕沒有想到我,是容易辦到的),我要用自己的手,把他們應受的懲罰加在自己身上,甚至比對待他們的還厲害,如果那時候殺了他們,因為突然一死痛苦馬上就完了;可是延長的痛苦用折磨連續(xù)地殺,不能完結性命。
(二)可我去承當更倒霉的事準保呢-假如還會有更倒霉的事。命里注定我往后昏迷不清的頭腦,那時候格外清醒。我當時如果向自己的兩大冤家報仇,很容易做到,因為他們心上絕沒有想到我這個人??墒俏也幌脒@么辦。我只想對自己泄憤,把他們該受的痛苦加在自己身上。我即使當場殺了他們,也不如我對待自己的那么嚴酷。因為突然的痛苦,一下子就完了,而長期的折磨,好比經(jīng)常受殺戮之痛而不能絕命。
(三)可是命運準保留著我去承當更倒霉的事呢----假如還會有更倒霉的事。命里注定我往后昏迷不清的頭腦,那時候格外清醒。我不愿向我的兩大冤家發(fā)泄怨憤,只想懲罰自己,把他們應得的痛苦親手施加在自己身上,甚至比對待他們還要殘酷。我當時如果向他們倆報復很容易辦到,因為他們心上絕沒有想到我這個人??墒俏壹词巩攬鰵⒘怂麄儯蝗灰凰赖耐纯嗍且幌伦泳屯甑?,而我糟蹋自己,卻是緩慢的長期自殺,比馬上送命更加痛苦。
從以上三種譯文里,可看出如下幾點。
原文不斷句,是癱瘓的句子,不對照原文就讀不通。復句里的主句、分句和各個詞組,正如單句里的單字一樣,翻譯時不能不重作安排,也不能照用原來的標點。
長句斷成的短句,重作安排時如組合不當,原句的意思就不夠醒豁。譯文(二)的一組句子,讀上來各句都還通順,可是有幾句散漫無著。全組的句子沒有突出原文的主句,也沒有顯出各句之間的從屬關系,因此原句的意思不醒豁。
譯文(三)重作安排后,較譯文(二)更忠實于原意,語氣也更順暢。短句內(nèi)部沒什么變動,變動只在各短句的部位。
可見最大的困難不在斷句,而在重新組合這些切斷后的短句。譯者總對照著原文翻,不免受到原文順序的影響;這是不由自主的。原句越是冗長曲折,譯者越得把原句讀了又讀,把那句子融會于心。原句的順序(外國句法的順序)也就停滯在頭腦里了。從慢鏡頭下來看,就是分解了主句、分句、各式詞組之后,重新組合的時候,譯者還受原句順序的束縛。這就需要一個“冷卻”的過程,擺脫這個順序。孟德斯鳩論翻譯拉丁文的困難時說:“先得精通拉丁文,然后把拉丁文忘掉。“把拉丁文忘掉”,就是我說的“冷卻”。經(jīng)過“冷卻”,再讀譯文,就容易看出不妥的地方;再對照原文,就能發(fā)現(xiàn)問題,予以改正。
樂文信陽翻譯公司曾見譯者因為把握不穩(wěn),怕冒風險,以為離原文愈近愈安全-也就是說,“翻譯度”愈小愈妥;即使譯文不通暢,至少是“信”的??墒沁_不出原意的譯文,說不上信?!八雷g”、“硬譯”、“直譯”大約都是認為“翻譯度”愈小愈妥的表現(xiàn)。從上面所舉的例句,可以看出,“翻譯度”愈小,就是說,在文字上貼得愈近,那么,在意思的表達上就離得愈遠。原意不達,就是不信。暢達的譯文未必信,辭不達意的譯文必定不信。我相信這也是翻譯的常識了。這里不妨提一下翻譯界所謂“意譯”。我不大了解什么叫“意譯”。如果譯者把原著的意思用自己的話來說,那不是翻譯,是解釋,是譯意。我認為翻譯者沒有這點自由。德國翻譯理論家考厄(P.Cauer)所謂“盡可能的忠實,必不可少的自由”,只適用于譯者對自己的兩個主人不能兼顧的時候。這點不忠實和自由,只好比走鋼絲的時候,容許運用技巧不左右傾跌的自由。
上文曾以拼七巧板為喻,說不該加一塊板或減一塊板。這話需稍加說明。這不過是說:“不可任意增刪原文,但不是死死的一字還它一字。比如原句一個主詞可以領一串分句,斷句后就得增添主詞。原句的介詞、冠詞、連接詞等等,按漢文語法如果可省,就不必照用。不過譯者不能回避自己不了解的字句,或苦于說不明白,就略過不譯;也不能因為重組原句的時候,有些部分找不到合適的位置,就干脆簡掉。一方面,也不能因為表達不清楚,插入自己的解釋。上面例句里的“我”字譯為“我這個人”,因為原意正是指“我這個人”,并沒有外加新意而“加一塊七巧板”。這種地方,譯者得靈活掌握。
有時漢文句子言簡意賅,也有時西方的文句簡約而含意多。試舉一比較句為例。
原句是充滿感情的一句對話。主句是“你為什么不去把那個忠實的朋友叫來呀?”分句是“[他是]太陽所照見的、黑夜所包藏的朋友中最忠實的朋友?!保ㄟ@句話是反話,“忠實”指不忠實。)我仍然并列三種譯文。
(一)“……你為什么不去召喚那個最忠實的朋友在朋友中太陽所看見的,或黑夜所遮蓋的?……”
(二)“……你為什么不去把白日所見、黑夜所藏的最忠實的朋友叫 來呀?……”
(三)“……你為什么不去把那位忠實的朋友叫來呀?比他更忠實的朋友,太陽沒照見過,黑夜也沒包藏過!……”
譯文(一)不可解。譯文(二)是一種沒有人說的漢語,而且沒有達出原文所含比較的意思。比較總有兩層含意,一層比一層深。原句用比較的聯(lián)系代詞,漢文語法里沒有。對話也不宜長。譯文(三)把復句分斷為單句,并達出比較的意思,并沒有擅自“增添一塊七巧板”。
再舉一比較句為例。
原句有兩層意思。一,“杜爾西內(nèi)婭受到您的稱贊就更幸福、更有名?!倍?,別人的稱贊都不如您的稱贊。“我仍并列三種譯文。
(一)杜爾西內(nèi)婭在這個世界上會更幸福更有名因為曾受到您的稱贊比了世界上最雄辯者所能給她的一切稱贊。
(二)您對杜爾西內(nèi)婭的稱贊、蓋過了旁人對她的稱贊,能為她造福揚名。
(三)杜爾西內(nèi)婭有您稱贊,就增添了幸福和名望;別人怎么樣兒極口贊譽,也抵不過您這幾句話的分量。
譯文(一)是“翻譯度”最小的,不達意。譯文(二)讀來好像缺少些什么,譯文“缺了一塊七巧板”。(三)補足了那點短缺。
以上是樂文信陽翻譯公司給您提供的關于翻譯服務的工序以及翻譯案例。我司為您準備了文件筆譯、陪同口譯、同聲傳譯,如有需求,敬請致電400-895-6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