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6/23 16:34:00
信陽文學翻譯要求精益求精
無論是中國文學走出去還是外國文學引進來都離不開文學翻譯,近年來隨著外文出版物的不斷引進,關于文學譯作質量問題的爭議卻不絕于耳。那么當代譯者需要如何了解外國文學翻譯,更好的詮釋外國文學作品呢?
老一輩翻譯家,如羅念生、楊憲益、傅雷、朱生豪等將大量優(yōu)秀的外國文學作品譯介到國內,讓一代代中國人感受到了外國文學作品的獨特魅力,為中國的文學翻譯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不可否認的,不過這已經成為了過去,現(xiàn)今的文學翻譯狀況卻不是很令人滿意,很多青年譯者反應:“我們年輕人想要進入翻譯領域,會被要求試譯一個短篇小說或一章。遇到不懂的詞匯,就反復查英文辭典及專業(yè)辭典,還會向外國學者請教,對翻譯的態(tài)度非常嚴肅?!贝撕?,隨著市場化浪潮的來襲,文學翻譯活動逐漸由出版社主導,與此同時,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與翻譯市場的繁榮也并不相稱。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高等院校盡管一直在培訓翻譯人才,但是一些年輕人的語言基礎并不扎實,還無法達到老一輩譯者的基礎。除此之外,相應的編輯人才卻比較匱乏。一些不懂外語的編輯參與外文圖書的策劃、編校工作,使得圖書質量參差不齊。
當然,正如陸建德主編所說的“對于文學翻譯,我們也不宜抱有一代不如一代的看法。老的翻譯家也會有遺憾?!迸c20世紀五六十年代相比,我們對海外的語言、文化有了更全面、深入的接觸。此外,由于技術的進步,譯者可以利用網上豐富的資源來輔助翻譯,比從前便利很多。所以,我們也不能因為當今翻譯市場的種種亂象就否定近幾十年來我國翻譯事業(yè)的成績。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政策的開放,大量之前未被譯介的作品被介紹到國內,為人們所熟知,大量譯本得到了更新。我國翻譯事業(yè)的整體勢頭是在不斷發(fā)展不斷進步的,這也是對青年譯者的激勵。
不可否認,從歷代翻譯家所作出的成績來看,文學作品的翻譯是一項艱辛的工作,不僅需要在語言的方寸之間輾轉騰挪的才華與勇氣,也需要長期堅守的耐心與毅力。當代的青年譯者或是從事翻譯學習的學生都應該學些老一輩翻譯家那種“十年磨一劍”的精神。
翻譯家童道明認為,一個好的譯本應該是簡潔的?!霸诜g《死魂靈》時,我引用了一段魯迅的譯文,因為簡潔?!彼J為現(xiàn)在的文學翻譯有個毛病,為了使文句漂亮而堆砌形容詞,行文繁瑣、冗長。老一輩翻譯家的譯本往往都很簡潔,而這恰恰也是后來者最難做到的,其背后是文化的積淀和語言的功底??梢哉f翻譯不僅是技能,也是文化。譯者在開始翻譯工作之前應當對兩種語言做精深研究,對兩種文化做深刻把握,對翻譯應當持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文學翻譯不僅僅是傳遞文化,也是對兩種文化的深入了解,使二者相通,這樣才能有最好的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