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9/30 15:39:00
完形知覺是一個成熟譯者所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
我們把譯者對原作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形式進行整體把握的能力稱為“完形知覺”。
完形知覺是一個成熟的譯者所具有的基本素質(zhì),是譯者的審美能力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成熟的譯者在閱讀原作時,總是從整體上去感知它的形象、意境和藝術(shù)風格,而這種感知往往靠直覺,靠譯者的第一印象。
按照格式塔心理學派的觀點,在譯者的心目中,原作的“形”是一個心理經(jīng)驗上的整體。
這個整體是譯者的完形知覺對原作的審美感知和把握,它不是原作所固有的語言形式,而是原作的語言形式在譯者心目中引發(fā)的主觀的感受和體驗。
譯者心目中的“完形”有一種獨立的特質(zhì),它既來自原作的各個部分又超越各個部分。
以往研究翻譯的神似與形似,研究者關(guān)注的是譯作如何在內(nèi)容與形式上與原作相似以及神與形二者如何統(tǒng)一的問題。
而對原作的“形”在譯者心中引發(fā)的主觀感受與體驗則較少顧及。從以往的譯文中,同樣的原文,同樣的情景,同樣的語匯和句子;
在兩個譯者的心目中的反映是不同的。這就是說,由語言符號構(gòu)成的原作的“形”,與譯者心目中的“形”是不同的;
前者是客觀的物化的存在,后者是主觀的幻化的狀態(tài)?;蛘哒f,譯者心目中的“形”,是原作的“形”的反映。
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心理活動是復雜的,原作的“形”對譯者產(chǎn)生的作用,與譯者內(nèi)在的心理反映往往不是同步對應的因果關(guān)系。
我國古代畫論詩論中的形神理論,對“神”和“形”的解釋也不盡一致。
就“形”來說,有人把它解釋為畫家對人或物的相貌形狀的傳移模寫,有人把它解釋為相對于自然物之相貌“似又不似”的樣式。
這里所說的“形”,已不是審美客體所固有的形貌,而是畫家對審美客體的形貌的心理把握,是出自畫家心目中的“形”。
這種“形”接近于當代翻譯學里所說的“形似”,它不僅是客體在主體心目中的反映,而且包含著“神”。
針對主體心理上的“形”,西方格式塔心理學派使用了“完形”的概念。
所謂“完形”,是指主體的心理知覺所捕捉到的客體的整體性的“形”,是由主體的知覺活動組織成的整體。
相對于客體的形貌來說,“完形”是一個新的東西。
——選自:樂文翻譯
樂文翻譯目前是國內(nèi)專業(yè)的翻譯機構(gòu)之一,樂文翻譯秉承“誠信 專業(yè)”的服務理念,為國內(nèi)外客戶提供一流服務。了解更多信息:請發(fā)郵箱:abc@lewene.com或直接致電:400-895-6679咨詢。
99%的人還閱讀了:
“相似聯(lián)想”-譯者在翻譯中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都是由相似引起的